2025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余支俱乐部代表队、超过三千名选手齐聚英雄城,将在未来五天的赛事中展开激烈角逐,这是国内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的群众性击剑赛事,也是检验全国各地击剑俱乐部训练成果的最高舞台。
清晨的博览中心广场上,早已人头攒动,身着各色击剑服的身影随处可见,银白的剑袋在晨光中闪烁,选手们或独自做着热身运动,或与教练交流技术要点,或与队友互相检查装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有的紧张与兴奋,金属碰撞声、脚步声、教练指导声交织成一曲击剑运动特有的交响乐。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全国赛,但每次站在赛场外,心跳还是会加速。”来自北京锐剑俱乐部的16岁选手李梦瑶说道,她这次参加的是女子花剑U17组别的比赛,“去年我止步32强,今年目标进入前八。”她的眼神中既有紧张,更充满坚定。
赛事规模创新高 全民击剑热度持续攀升
本届赛事创下了多项历史纪录,参赛选手人数首次突破三千大关,达到3127人,较去年增长23%;参赛俱乐部数量达到327家,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赛事组别设置更加细化,从U10到40+年龄组,共设24个组别,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击剑爱好者的参赛需求。
中国击剑协会副秘书长张伟在开幕式上表示:“击剑俱乐部联赛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群众击剑赛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加入到这项运动中,这不仅体现了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也反映了击剑运动独特的魅力。”
赛事组委会公布了今年的一组有趣数据:在全部参赛选手中,青少年选手占比达到76%,其中女性选手比例上升至41%,创历史新高,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参赛选手比例从去年的34%上升到今年的47%,表明击剑运动正在从一线城市向更广阔的地区扩散。
南昌准备就绪 全力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为迎接这项全国性赛事,南昌市做了充分准备,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交通、安保、医疗等各项保障工作,赛事场馆按照国际标准布置了60条剑道,所有设备均经过严格检测,同时组委会还配备了200余名裁判和技术人员,确保比赛公正顺利进行。
南昌市体育局局长杨帆表示:“这是我们首次承办全国击剑俱乐部联赛总决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们要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为全国击剑爱好者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赛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事还特别设置了“英雄城杯”团体赛,以纪念南昌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文化,团体赛采取混合编队形式,由不同俱乐部的选手随机组队参赛,旨在促进各地选手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科技赋能赛事 智慧击剑成新亮点
与往届相比,本届赛事科技含量显著提升,组委会引入了5G+AI智能判罚系统,通过多角度高速摄像机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时分析选手动作并提供技术统计,这套系统不仅辅助裁判进行判罚,还能在比赛结束后为选手生成详细的技术分析报告。
“科技手段的应用让击剑比赛更加公平、透明,同时也为选手提供了宝贵的训练数据。”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建军介绍道,“我们还在测试一套运动员生理指标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追踪选手的心率、负荷等数据,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
观众体验也得到全面提升,赛事开通了多个网络直播平台,采用4K超高清信号传输,配备专业解说,让无法亲临现场的击剑爱好者也能感受到比赛的激烈氛围,现场还设置了VR体验区,让观众能够虚拟体验击剑比赛的乐趣。
老将新秀同台 演绎击剑无限魅力
在参赛选手中,既有多次参加全国赛的老将,也有初出茅庐的新秀,45岁的张志强是参加40+男子重剑组别的选手,他练习击剑已有十年时间。“击剑是一项能够陪伴终身的运动,它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训练思维,每次比赛我都能交到新朋友,这是击剑带给我的最大财富。”
年仅9岁的刘思涵是本次比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她参加的是U10女子花剑组别,虽然学习击剑才一年时间,但她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项运动。“我喜欢穿上击剑服的感觉,像一位真正的武士,我的目标是有一天能进入国家队,参加奥运会。”
俱乐部教练们对赛事给予高度评价,上海剑锋俱乐部主教练李明认为:“全国赛为各地选手提供了难得的交流平台,通过比赛,孩子们不仅能检验训练成果,更能学习对手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经历是日常训练无法替代的。”
击剑运动普及 面临机遇与挑战
随着击剑运动在国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击剑,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学教授陈博士分析道:“击剑运动能够培养青少年的专注力、决策能力和心理素质,这些都是现代社会看重的素质,击剑作为个人项目,升学方面的优势也增加了其吸引力。”
击剑运动的普及仍面临一些挑战,设备费用较高、专业教练短缺、场地要求严格等因素限制了项目的快速发展,对此,中国击剑协会正在制定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便携式剑道和电子裁判设备,加大教练员培训力度,推动击剑进校园等。
本次全国赛期间,还将举办击剑教练员培训班、裁判员研讨会、俱乐部运营交流会等多项活动,旨在从多方面推动击剑运动的发展。
赛事首日 精彩对决层出不穷
比赛首日进行了U12、U14和公开组的部分项目预赛,剑道上,小选手们虽然年纪不大,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进攻防守间尽显训练成果,看台上,家长们紧张地关注着比赛,每次得分都会引发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U14男子佩剑比赛中,来自广州剑击俱乐部的13岁选手王皓宇表现抢眼,以全胜战绩晋级淘汰赛。“我喜欢佩剑的速度感,它要求快速决策和果断行动。”王皓宇赛后说,“我的梦想是成为像仲满那样的奥运冠军。”
裁判长李刚表示:“首日比赛顺利进行,选手们展现了良好的技术水平和体育精神,我们看到了许多有潜力的年轻选手,他们是中国击剑未来的希望。”
未来几天,赛事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各个组别的冠军将陆续产生,同时举办的还有击剑文化展、装备博览会等相关活动,为参赛选手和观众提供全方位的击剑体验。
夜幕降临,首日比赛结束,但博览中心依然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维护设备,为第二天的比赛做准备;教练们召集队员总结当日得失,调整战术安排;选手们或休息恢复体力,或进行轻度训练保持状态。
三千剑客齐聚南昌,不仅为观众呈现精彩比赛,更在传递着击剑运动的精神价值——尊重、智慧、勇气和优雅,这项源于古典欧洲的贵族运动,正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