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一阵嘹亮的口号声已然划破寂静,身着统一作训服的击剑国家队队员们整齐列队,挺拔的身姿在晨光中形成一道独特风景线,这不是普通的训练场,而是他们完成为期三周特殊军训的汇报现场。
从剑道到训练场:特殊历练锻造意志品质
2025年是中国击剑队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关键之年,在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全体队员暂时放下熟悉的剑道,投身到全新的军训环境中,这次军训作为备战奥运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对队员意志品质的锤炼,更是对团队凝聚力的全面提升。
军训课程设置科学严谨,包括队列训练、体能强化、战术演练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个模块,队员们每天清晨六点起床,开始一整天的严格训练,重剑组主教练杨绍琦表示:“这种全方位的训练模式能够培养运动员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赛场上往往能够决定胜负。”
花剑世界冠军张梦雪在分享感受时说:“最初确实不适应,击剑比赛是个体性较强的项目,而军训更强调集体意识和绝对服从,但正是这种不同,让我们获得了平时训练难以触及的成长。”
成果显著:军训经验与竞技体育完美融合
通过三周的封闭式训练,队员们不仅在身体素质上有了明显提升,更在心理层面获得了显著成长,军训期间的集体生活让队员们更加了解彼此,建立了超越常规训练的信任感。
最令人欣喜的是,教练组成功将军事训练中的元素与击剑专项训练相结合,将队列训练中培养的纪律性应用于比赛战术执行;将战术演练中的团队协作意识融入团体赛备战;甚至将军事战略思维运用到个人比赛战术制定中。

佩剑组教练李刚指出:“军训让队员们学会了在极端压力下保持冷静,这对击剑运动员至关重要,比赛中经常会出现胶着局面,此时心理素质往往比技术水平更能决定比赛走向。”
历史经验延续:军训传统成为制胜法宝
中国击剑队有着将军事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回顾历史,每次大赛前的军训都为队伍带来了显著成效,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击剑队同样组织了军训,最终取得了两金一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此次军训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根据新周期队伍特点和巴黎奥运会备战需求,进行了多项创新,训练内容更加科学化,个性化程度更高,针对不同剑种运动员的特点设计了差异化训练方案。
队内心理专家团队全程跟进,记录每位队员的心理变化过程,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奥运备战心理调节方案,这种将军事训练与心理建设相结合的做法,开创了击剑项目备战的新模式。

奥运备战:以崭新面貌迎接挑战
随着军训结束,队员们已经全身心投入到奥运备战中,从军训中获得的团队凝聚力、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正在转化为训练场上的强大动力。
中国击剑队在三个剑种六个个人项目和三个团体项目上都已获得奥运参赛资格,这是历史上获得奥运资格最多的一次,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军训成果已经初步显现,在最近一次的队内测试赛中,运动员们展现出更加沉稳的心态和更坚韧的比赛作风,特别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队员们表现出的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明显优于军训前。
钢铁意志铸就奥运梦想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临近,击剑队的训练将进入更加精细化的阶段,军训所培养的品质将继续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发挥重要作用,队伍管理团队表示,将会把军训中的良好做法制度化、常态化,使其成为队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队伍还将组织一系列热身赛和海外集训,检验训练成果,查找存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军训所培养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将成为应对各种挑战的重要保障。
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在观摩军训汇报表演后表示:“这次军训达到了预期效果,队员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相信这种变化将转化为备战奥运的强大动力,帮助我们在巴黎奥运会上创造佳绩。”
从剑道到训练场,再从训练场回到剑道,这次特殊的经历已经成为击剑队员们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精神的道路上,中国击剑健儿们正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更加团结的姿态,向着巴黎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发起冲击。
这种将军事训练与专业体育训练相结合的模式,不仅为中国击剑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其他项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体育强国建设的过程中,这种多元化的训练理念和模式创新,将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提供重要支撑。






